截至目前,在核心主战武器系统方面,与西方现有的顶尖技术相比,我国在某些领域不仅取得了领先优势,而且已经达到了绝对领先的地步。这些系统具体包括多个项目,比如第六代战斗机,而在已经实现大规模部署并即将实现数量超越的技术层面,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战略预警机。这一类的先进装备,早在20多年前,也就是“四架2000”刚刚服役的时期,在技术上就已超越了同样是四发动力的E-3预警机,领先水平至少达到了两代之多。进入大规模生产的500系列后,相比E-3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3到3.5代的程度;如今更为强大的3000系列,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达到4.5至5代的领先水平,其创新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以地面上的X波段战略预警雷达为例,虽然其能够探测与锁定如网球大小的外太空目标,但3000系列的能力却是直接锁定1万公里外的乒乓球类目标,这种想象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E-3预警机对F-4和F-16的最大发现与跟踪距离约为450公里,而3000系列对F-16的锁定距离则是E-3的四倍以上,这意味着在1700至2000公里的范围内,一旦被发现它们就无法逃脱!对于F-22A,E-3对其的探测距离最多不超过60公里,锁定距离甚至仅在40公里内,这使得传统的非相控阵预警机在面对隐身飞机时风险极高。然而,3000系列在反隐身能力上进行了特别强化,对F-22A的可靠锁定距离被评估为超过600公里,而隐身性能更强的B-2的锁定距离也超过了500公里。
展开剩余68%在与自身装备的相控阵预警机对比时,例如出口型简配版ZDK03,在507空战中也显示出了卓越的表现,它帮助10CE成功发射15E导弹,并在180公里外精准击落了阵风与苏-30MKI。于是一些人不禁展开了想象——如果ZDK03的性能已经如此出色,那么将射程高达1500公里的先进导弹直接挂载在3000型战略预警机上,比如空射反舰弹道导弹(ASBM)或是期待已久的21型空空导弹,结果会如何?那么在1500公里的距离之外,它岂不是可以轻易击败F-15?在500公里外就能对F-22与B-2下手?而对于敌方航母打击群,在2000公里以外进行精准打击又何尝不是轻而易举?
在如此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去发展第六代战斗机?以及为何要继续保持数千架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和更多的四代半战机呢?实事求是地讲,3000平台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20吨,外部满载甚至内置几十上百发射程超千公里的高性能导弹并非难事。例如,若使用30吨的载重指标,只需专门外挂或内置先进导弹,那么在满挂状况下,可以一次性搭载15枚2吨级的空射ASBM。如果换成单体弹重不超过400公斤的超远程空空导弹,甚至可以一次性装载多达75枚!此外,如果进行混合挂载,也可同时携带10枚空射ASBM与25枚超远程空空导弹。对于一个波次的攻击来说,将能从1500公里的距离外瞬间消灭一个超级航母打击群。
就像507空战中阵风与苏-30MKI的混合编队一样,敌方根本无法及时识别这些来袭导弹的发射来源,便已经陷入了挨个被打击的混乱状态。因此,从理论上看,给3000预警机大规模外挂远射程的先进导弹是完全可行的,甚至在未来不排除会采用这样的作战方式。毫无疑问,第六代战斗机的设计已达到了50吨以上的纯隐身大飞翼,其机头主雷达性能与3000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内部的三大弹舱能容纳从空射ASBM到超级空空导弹的多种武器。因此,未来的银杏叶与3000系列的联合作战,将形成一种地球大气层和水下空间中的无敌局面!
发布于:天津市弘益配资-短线股票配资-长春股票配资网-股票大盘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